English

科技兴国再思考

1999-11-05 来源:光明日报 张颢瀚 张龙平 我有话说

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促进作用,使得科学技术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但在不同时代,国家力量的内涵是有差异的。在古代,科技水平低下,生产力落后,人口和土地面积是最大的国力;在近代,工业技术把矿产资源以及机器制造水平决定的军事和战略力量推上国力的显要位置;而到了当代,国家力量演变为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生态、社会等多种力量要素的集合。在国家力量的多元聚合过程中,科学技术逐渐由国力要素之一即国家力量=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跃升为国力要素之基本要素并形成国家力量=科学技术×(经济+政治+文化+教育+……)。这一过程在英国、美国和日本的国力演变轨迹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大国国力的盛衰史表明,科学技术是国家力量的决定性因素,立国兴国,重在科技,谁对这一问题认识得早,谁就发展得快。

科技兴国首先要发展教育,因为,科技立国不是短期的、局部的和少数人的行为,科技立国最基础和长远的工作是形成一个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和爱惜人才的文化氛围。国家创新体制、企业创新体制以及一系列科教兴国的政策激励措施是积极的,但更需要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通过宣传努力形成我们民族的科技忧患意识,使科学精神形成我们民族的文化特质,从而为发展民族科学技术事业构造起良好的“软环境”,这是科技立国必须着手的基础性工程。为此,我们应当注意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其一,改进宣传方法,用忧患意识激发民族的自觉性。

在科技立国问题上,民族忧患意识是民族自觉的前提。以往的国情教育和科普宣传工作中,我们往往偏重鼓劲、轻视差距以至于恃古轻今、盲目乐观。科技队伍的人才流失和结构断层的现象未引起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切肤之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不少单位也多是“叶公好龙”“口惠而实不至”,为此。我们的国情教育和科技宣传方针应该作必要的反思。“知耻而后勇”,在科技宣传问题上,我们需要有“落后就要挨打”的危机感,要以民族的自知之明形成民族的科技忧患意识,要以民族的忧患意识把发展科技激发为整个民族的自觉行为。

其二,改造传统文化,用科学精神熔铸民族的文化特质。科学精神是一种求实、创新的精神,是一种不迷信、不盲从、不附和、不武断、只服从以事实为依据的真理之精神。科学精神的积淀体现为一个民族国民的科学素养。要使科技立国转化为民族的自觉行为,必须提高民众的科技素养。在这一基础性工程中,要勇于剔除传统文化中那些迷信的、虚无的、消极的成份,通过宣传、教育、法制和生产优秀的文化产品,让科学精神熔铸成我们民族的文化特质,让科学的信仰锻造起健全的国民素质构架去抵御形形色色的内忧外患。科教兴国需要人才。人才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培养,二是使用。培养人才就要发展教育事业,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使用人才就要形成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与环节,因此,需要在人才的体制与政策上大力进行调整与改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